2019年8月15日,装载着江钨非洲资源筹备组出运的第一批钴精矿的货轮,在广州黄埔港缓缓靠岸,这标志着江钨非洲资源项目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这是一个关于勇气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机遇的故事。
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上的主旨讲话精神,落实集团公司“走出去”战略目标,更好地服务于集团的相关产业,2019年3月,江钨控股集团派出专业的团队组成筹备组,奔赴刚果(金)一线,进行前期的筹备工作。进出口公司业务骨干吴植勇被抽调作为筹备组具体负责人,对他来说,这次非洲之行是“无条件执行公司安排的任务”,他没有犹豫,背上行李,踌躇满志地踏上了这片陌生又神奇的大陆。
“走出去”本身就是奉献,要与辛劳和孤单为伴,困难比想象的来得更快。刚果(金)工作环境艰苦,驻地条件简陋,筹备组一到刚果金驻地,发现已经停电近2个月,时常停水,当地物资匮乏,很难买到新鲜蔬菜,生活必需品基本靠进口,经历“疟疾”的洗礼,打吊针也是家常便饭。最重要的是当地治安不是很好,在短短的15天中就发生了几起当地老黑持枪抢劫中国人仓库和入室抢劫的恶性事件,而且类似事件非常普遍,给驻地人员的人身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筹备组克服种种困难,根据集团公司贸易先行带动非洲资源开发的战略定位,对刚果(金)市场情况和政策环境进行了近4个月的深入调研,在完成“江钨非洲资源”公司的注册登记手续,迈出了“走出去”的实质性脚步后,提出应尽快在当地投资建设货场,并从资源及市场状况,项目建设必要性,投资方案和预算,盈利能力,风险防范,设备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证。
于是,说干就干,筹备组开始了货场和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当地有一句谚语:“一点又一点,小鸟筑成巢。”考虑到公司初次开库收矿,缺乏实战经验,本着尽量节约投资成本和为以后做大贸易规模积累经验,从小做起。经过实地调研,筹备组在科卢韦齐市木松浦区租赁了一个小型仓库,项目实测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做了一个600平米的水泥场地用于取样场地,并在水泥场地后面搭建一个约300平方米的工棚用于破碎加工场地和制样房。同时,在仓库区域建立一个小型的分析化验室,安防措施在外围墙上安装防护网,大门口设置保安房,并在有必要的墙角设置保安看守。
由于刚果(金)基本没有工业基础,物资匮乏,也没有配套设施和相关人才,什么都要靠自己!包括水、电、车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自己动手。而且,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物价严重倒挂,基本都是把美元当人民币用,开销很大。这边的商场和五金店基本都是印度人和黎巴嫩人开的,很多东西和中国都是型不对号。整个货场和化验室,包括设备的辅助设施和所有的工具,都是靠我们江钨非洲资源筹备组成员一手设计和制作的,包括每个螺丝钉和橡胶垫,都是自己寻找材料,画图纸,监督制作完成的;还有水和电都是自己设计和动手接线完成的。
与此同时,筹备组积极与各大矿山企业、冶炼厂、开库人和中间商等开展贸易洽谈合作,通过在当地收矿,并进行加工后销售给当地的大中型冶炼厂或者出口销往国内,打造差异化产品优势,业务开展非常顺利。
此刻,在这批见证了筹备组成员付出的努力和汗水的货物到达黄埔港后,吴植勇带领着组员来不及过多体会胜利的喜悦,正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进。
他说:“感谢公司对我十多年的培养之恩,正是公司这种人人讲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大局为重的优良的企业文化培养了我!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从未如此拥有奋斗精神,也从未如此强大过!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这就是刚果(金),一个落后而又神奇的国度,充满了挑战,更充满了机遇!
图(1)初到驻地由于驻地停电,巧遇液化气也用完了,只能用木炭生火煮面条
图(2)驻地附近当地居民的午餐(玉米粉FuFu和当地的一种菌)
图(3)驻地附近民居
图(4)遍布各个矿区周边收一手手抓矿的仓库(砖墙房)
图(5)遍布各个矿区周边收一手手抓矿的仓库(简易彩钢瓦工棚)
图(7)筹备组人员准备招聘当地工人
图(8)工人们正在平整货场取样场地
图(9)取样场地已初具效果
图(10)工人们正在搭建实验室
图(11)实验室内部景象
图(12)搭建的简易工棚
图(13)筹备组装出的第一批钴精矿
图(14)筹备组的同事们与第一车货物合影留念。